2006年5月15日 星期一

偷偷摸摸的質報

話說今天接了通電話,說看了報紙的點燈報導,想要來捐發票給協會。我心裡頗納悶:點燈?這燈是誰罩的?
打關鍵字「點燈+風信子」搜尋了一下,發現這是中時的專欄。這一則訊息只有短短的兩段:
風信子協會需各界伸援手△台灣風信子精神障礙者權益促進協會是一個服務精神障礙者的協會。目前在新竹縣新埔鎮成立桃源二村有機農場以及在桃園縣楊梅鎮開設桃源二村麵包坊,協助精障者自立。但協會從四月開始面臨發不出員工薪水的窘境,需要社會大眾的幫忙。

捐款帳戶銀行:新竹國際商業銀行(銀行代碼052),捐款帳號:38530641817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風信子精神障礙者權益促進協會。或郵政劃撥帳號:19960766,戶名:社團法人台灣風信子精神障礙者權益促進協會。協會電話是(03)4814862
這則短訊說起來是沒多大問題,這種表面性的描述本來就不會有太大的錯誤,而且......反正也是東抄西抄來的。

我在腦海裡搜尋了一遍,最近並沒有任何有關中時來的電話或人員啊,這訊息哪來的?結果腳頭腛告訴我:當然碼係抄來的。中時的記者也實在太好幹了點,這邊收集一下那邊收集一下,就可以寫篇稿子交差,所謂ㄓˊ報,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接偷人家的報導來報的紙。

當初蘋果日報開始發行的時候,中時可是以質報自居,頻頻將蘋果斥為八卦小報。而今八卦小報超越質報,想來質報大概幹在心裡:「那顆爛蘋果究竟好吃在哪裡?」蘋果有辦法做成第一大報,或者蘋果爛不爛,有許多可以談的,但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這裡我們就只談這一次有關協會的報導,來比較看看質報跟八卦小報有什麼不一樣。

點小看大這一波的媒體報導,以蘋果 4/30 日的報導為開端,當天三家電子媒體吃了蘋果後也趕忙加入告急......報導行列。蘋果這位社福版記者,寫這篇報導前後花了兩天的時間待在農場、麵包店採訪,另外用兩天的時間採訪相關機構、人員。而這,其實只不過是作為一個媒體記者應做到的本分罷了。

然經過長期的觀察可以發現,媒體記者習慣差不多,總想把報導的新聞誇張化,這位記者也不例外。但是這次的報導,在記者上司跟協會對這位記者的雙重溝通下,記者採用比較平實的角度去報導協會,總算沒有把協會太美化或神話化。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這位記者起碼夠認真,花了不少時間搞清楚協會的目的、源由、想法,同時也對精障者的相關訊息多方求證;雖是主跑社福的記者,但是也不會有太多媒體記者慣有的自以為是高姿態,動輒想要教育他的報導對象。

蘋果這篇報導刊出當天晚上,當TVBS報導協會的新聞播出時,這位記者甚至撥了通電話通知我們開電視。隔幾天,記者再度來電,詢問協會接受捐款的情況,是否因為媒體報導而有所助益,而這,是他的上司想要知道的(他們的報導產生多少效果)。一週後,記者趁著南下順道再度前來,帶來蘋果慈善基金會捐助協會的支票。

這就是八卦小報這次報導的過程。而質報呢?讓質報跟八卦小報比較,也許質報程度差太多,那讓我們來看另一大報。

點小看大自由時報 5/2 當天也刊出了協會的報導。雖然比不上蘋果日報的規模,但是起碼這位記者也算有誠意的上了農場,在揮汗如雨的大熱天下進行採訪工作。雖然報導有錯,雖然主編不重視(類似的報導要求限700字),但起碼記者來了,看了,談了,問了。對於質報來說,也許這兩家媒體並不被視為可敬的對手;但是我說,這三則報導,質報中時,很沒誠意。(質報唐湘龍式斷句法)

可能有人會說,點燈本來就不是報導,要求什麼?對我個人來說,要求的是尊重。台灣的媒體往往自以為老大,認為被報導者應該要五體投地感謝媒體的施恩,在這個點燈的訊息報導中所呈現的,就是這樣的心態。被報導對象不是媒體的工具,在報導者與被報導者間,所存在的是對等的關係,而不是上下主從的關係。當中時發出這樣的訊息,協會卻上上下下毫無所悉的時候,中時究竟把這被報導的主體看做什麼呢?這讓我想起一個關於一個蠢蛋跟一個笨蛋的幸運的故事:

齊大饑,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食之。有餓者,蒙祙輯履,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這個故事裡面,那個餓肚子的人還可以抬高他的眉毛瞪大他的雙眼,對賣嗟來的黔敖說:「我唯一不吃的,就是叫做嗟來的那種食物,所以才逃跑來這邊。」然後自我毀滅。但是在質報的故事裡呢,協會卻連抬高眉毛瞪大雙眼嗆聲的機會都沒有,硬生生的就給上了......。

質報的惡質由此可見一斑。所謂質報,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惡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