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4日 星期四

中時為何質疑自由



今天不小心看到一則中時很爆笑的新聞分析:真的這麼準?自由時報應公布民調方法 ,這則新聞分析由中時民調組屬名,內容是質疑自由時報公布的民調比中時本身精準,要求自由公布民調方法。但中時的民調不準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為什麼中時到今天才拿而且只拿自由時報開刀呢?難道只是因為去年的台北縣長選舉民調,自由時報是唯一不準的嗎?
我們看中時這篇新聞分析,事實上完全沒有辦法證明他們本身與其他民調也很不準的媒體(聯合報、TVBS、東森、年代),可以把民調做的多準確。
本報民調中心已成立超過十年,問卷設計與統計方法完全符合專業標準,每次民調均在報上公布題組,需要時還可以提供全部的原始資料。電訪員都須接受嚴謹訓練,從電話簿抽樣的方法到詢問方式,完全依照專業規定。
這一段寫的冠冕堂皇,不過卻是一段沒有意義的廢話。民調中心成立超過十年,就代表準確度嗎?當然不代表,這沒什麼好講的,否則百年老店國民黨不就不應該失去政權?而所謂專業規定呢?這也不代表什麼,這篇新聞分析自己就講了:
然而,民調在台灣往往會遇到如下因素的影響:

一、隱性選民─受訪者不願透露投票取向。

二、機構效應─有些受訪者遇到其認為政治色彩不同的媒體訪問時,會選擇拒訪或不講真話。

三、取樣範圍─目前台灣大規模民調幾乎均以市內電話在晚間六時至十時進行,但此時不在家的服務業、勞工等民眾便無法涵蓋,但這群人對選舉可能產生關鍵影響。
所以顯然中時並不是不知道諸如取樣範圍、拒訪率、問題意識等等,均會影響民調的準確度與代表性。而如果中時知道媒體民調在台灣的問題,卻不反思自己本身的民調誤差原因,而去質疑自由時報的民調結果,中時所為何來呢?

中時據以質疑自由時報的理由,除了去年台北縣長選舉民調的結果以外,還包括自由時報「未聞」設有民調中心或訓練電訪員、沒有公布題組、這兩次選舉在緊要關頭發表有助綠營士氣的民調等等。但這些質疑的理由恐怕沒什麼道理,甚至中時本身也早就受到這些理由的質疑。

以民調結果來說,中時的民調又是準到哪裡去?這一次北高市長選舉的民調結果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未公布題組的民調,可能意圖影響選情,但中時長年來對民進黨連篇累牘的造假報導,豈不等於黑函?而「未聞」的理由更是好笑,「未聞」表示「沒有」嗎?

那麼中時以一家民調可信度不堪聞問的媒體,以本身的民調結果去質疑自由時報的民調結果與可信度,到底所為何來?

從中時一路走來配合國民黨與馬英九的始終如一,加上選後國民黨與馬英九的動作,我們於是可以合理的懷疑,中時質疑自由時報作假民調的理由,是為了配合國民黨與馬英九的質疑民進黨假造走路工買票事件影響高雄市長選舉。

北高市長選舉被定調為對馬英九的信任投票,相當程度影響馬英九的2008年選總統的佈局,當選舉結果出來,台北市雖勝而虛,高雄市則實實在在的敗選,馬英九自然皮皮挫。所以選完馬英九立刻說選舉結果平盤,繼而將高雄市敗選原因直接指控民進黨假造事件,並在選後檢討中表明錯不在國民黨,而在民進黨。這一連串的動作很明顯的要將馬英九個人與國民黨選舉挫敗脫鉤,並且將問題推給對手,以保障馬英九的2008年總統之路。

黨內口徑一致的定調,黨外輿論就交給媒體配合行動了。中時質疑自由時報民調的動作,就是同樣以「造假」並且「影響選舉」來加深讀者的印象:綠營(民進黨+泛綠媒體)在北高市長選舉中,以造假的手段影響選舉結果,導致國民黨的挫敗。

中時對自由時報的質疑,只是不要臉的不知檢討嗎?恐怕沒這麼簡單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