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10日 星期五

分類:不類,所以不累!

從開始決定要寫部落格之初,我就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我需不需要幫部落格裡面的文章做分類?這個問題在我暫時擁有了兩個書寫空間的情況下變得更加如影隨形也更加複雜,每當我在書寫(或甚至不書寫)的時候就會想到:我要不要給每篇文章賦予一個類別,以及,我的兩個空間要不要有不一樣的書寫方向(內容、形式)?
談到這個,就不得不承認,當我發現我的部落格跟別人不一樣的時候,心中那一股油然而生的不安,只有一點點。我常常造訪我的safa的部落(若到瓜村砍頭村),她的不是人般的語言能力讓他可以好好的把兩個部落格文章作合理的分類;我也常常參觀好友大加臘的兩座別莊(一倒水雙倒水),他則是用隨不隨筆做分類。另外我也常常到處到別人的家裡亂逛,有的人則是把自己的家布置的整整齊齊,所有的作品都歸納定位;就好像你走進特易購或家樂福賣場,你不會發現廚廁用品放到了飲料區、影音設備堆到了露營烤肉用品區。於是就在這個時候我就會有一點點的不安,因為我的兩個部落格事實上放的是同樣的文章、照片,而且它們沒有分類!

不過我之所以一直沒有讓兩個部落格空間去呈現出兩個不同的特色的原因,其實也只是為了很簡單的理由:。說真的,分類是一件很累的事情,這表示我們得要先賦予我們的思想一個可供辨識的簡單形式;但是往往我在一篇文章、一張照片完成的前後,我就會開始懷疑,這(張照片、篇文章)真的應該屬於評論/小說/散文/心情/寫實/寫意.....嗎?難道我們不應該留一點給人家探聽嗎?然後,我就會習慣性不可避免的陷入一種分類的難題。分類,有人說是為了要看起來有整體感,但這有點詭異,因為一旦「分」了類,不就是把整體給切割了嗎?也有人說分類是為了要方便尋找,但方便給誰尋找?如果是我自己,我當然可以輕易的找出我的思考在那邊。難道真有人會來我的部落格買我的文章或照片嗎?就算是,那我們來設想一個可笑的狀況: 「Tiat,我要買你的孤獨部門的捷運區的有人類的照片,注意,我不是要你的友誼部門的街頭區的沒有人類的文字。」。還有人說分類是為了要清楚的呈現一個人的各種想法,這一點下面說。

於是我想到,分類,說起來應該可以歸類為人類某種可悲的天性。所謂的可悲在於人往往違背自己身為一個生物(更別說「萬物之靈」的自詡)所應該具備的複雜性,而去追求一種簡單的觀念。我在上一篇部落格文章就說過:
『人類性格趨向於將事物簡單化,但是人類卻天生是一種複雜的生物;於是對複雜這件事視而不見,而想要將複雜極度簡單化的思考,不得不是一種「愚蠢」。』
我說了分類可以被「歸類」為什麼了嗎?這下可好,我顯然真的無法避免擁有某種人類可悲的天性。(至少這證明了我是人類?)

前面說到,留一點東西給人家探聽。我不太確定有多少人會有興趣來探聽我,但是基於一種樂觀的想法,要是我總有一天會引起人家的興趣來評論我呢?由於我的分類習慣,人們於是可以在我的「評論類」裡面抽出 12 篇文章、「小說類」裡面抽出 23 篇文章、「散文類」裡面抽出 7 篇文章、「寫實類」裡面抽出 45 張照片、「心情類」裡面抽出 82 張照片,然後他們在這些被他們抽出來的東西的基礎上說,「Tiat 就是一個具有某種性格的創作者,他的照片具有某種觀念上的堅持,而這個堅持也同時表現在他的文章裡面。也許這某種觀念的堅持在他的小說裡面看起來像是不一樣,甚至背道而馳的某種執念,但是這某種執念只不過是他某種堅持的另一個形式表現,這一點尤其在他的評論裡面看的一清二楚。」。撇開人家對我的作品有興趣並加以評論的虛榮快感,我仍然會覺得這樣對我的評論是淪為一種可笑的垃圾。我是這樣想的,要是我真有可以被評論的價值,那麼這個價值應該是來自於我的「整體」表現,我的「評論類」、「小說類」、「散文類」、「寫實類」、「心情類」......等等所有的文字跟照片加在一起的呈現。那麼這些全部的思考所呈現出來的印象,才會是一個評論所能依據的基礎。

「你這樣想太偏激,你怎麼不想想人家會把所有你的東西看完再評論你呢?」,我的腦袋裡有這樣的聲音出現,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那我們再往回拉,我上面說了,由於人類某種可悲的天性,我實在難以期待有人會真的看完所有的分類再去下判斷,通常的狀況會是這樣的:看到這麼多分類內還有這麼多東西,於是由於人類習慣簡化的天性,我們各挑幾篇來看吧!注意,我們常常無法避免人類被天性所牽制的可悲。

思考進行到這個地步,我想結論就應該出來了,那就是我決定不分類了!這樣想以後,最先我就獲得一個好處:不會再因為思考這個分類的問題而累了。不類,所以不累!


這張照片似乎應該給它某個被歸類在這篇文章裡的理由,不過,我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