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2日 星期四

蘋果派比較實際

日前逛著各部落格學習,卻不意在這裡的回應裡看到 wobblies 寫的一個有趣的回應:
我也是受不了許多獨派的朋友。記得91或92年,在新竹聖經書院辦營隊,恰巧什麼獨派大會也在那裡開。晚上時間,一位現在是院長級的大老來跟我們聊天。

記得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

他問:你們這些年輕人為什麼現在要分什麼左右,現在應該是齊心建國的時候。這好比蓋廚房,大家齊心蓋好了,然後再來討論要煮什麼菜嘛!

我幾位大概是這樣回的:台式西式日式南洋風味,各需要不同的廚房配置與安排,你蓋廚房的時候沒有講好,等蓋好了才發覺不敷需要,一樣被拆掉!

院長悻悻然離去。

可以確定的是,他不會煮菜。一個失敗的廚房比方。
說有趣,大概是看到了食物的意象吧,對我這個只知道吃的人來說,自然是從之引發了一些聯想。

說到廚房,那先來看看廚房的意思,教育部國語辭典說:
烹調食物的地方。
牛津線上字典說
a room where food is prepared and cooked.
所以講到廚房,應該是不用加上各種風味料理的詮釋的,因為廚房就只是讓人處理各種風味料理的地方,至於要做成什麼風味料理,那是人的責任。而料理,不論是「台式西式日式南洋風味」的料理,所必備的,就是:火、鍋、碗、瓢、盆等,唯有這幾樣基本工具存在,才能有「台式西式日式南洋風味」的料理。因此,廚房的建立就在於讓一個地方具備這些基本的工具,以成就不論「台式西式日式南洋風味」的各種料理。

那麼,如果這個地方還沒被建立,就先去討論將來要處理的「台式西式日式南洋風味」,以便去建立出適合的廚房,是不是一種未雨綢繆?可能是,但也可能是想太多(或太少)。人類社會本來就難以建立共識,如果沒有建立一個基本的料理所在,而要先決定將來要做什麼風味的料理(以便建立什麼樣的廚房),那恐怕就有點曠日廢時了;我想,像我這麼容易餓的人,一定等不到將來要做什麼風味的料理被決定好,就餓死溝渠了。更何況「台式西式日式南洋風味」各有所好,這是每個人味覺的各有要求,我偏愛吃台式料理偶而來個日式精緻間雜以西式風味少吃南洋風情,行不行?廚房配置與安排怎麼配?怎麼排?

就食物的喜好來說,我有點懷疑一種唯一的解答或是從一而終的答案,人應該不是這麼簡單的生物,人組成的社會自然也不是。廚房的建立是先滿足一種動物基本的生存需求(處理食物),而各種「台式西式日式南洋風味」廚房的建立則是一種基本需求被滿足後才會被思考的;可以確定的是,會不會煮菜是其次,會不會吃比較重要。在我看來這是兩個不同的思考,共通點只是同時出現了廚房這個東東。院長的反應也未必是悻悻然,也有可能是發現了思考點的不同導致。

至於左右,不學無術的我從來也沒搞清楚過;我只知道,如果我肚子餓了 (就像現在!),管他什麼左派右派,蘋果派比較實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