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9日 星期三

這整個案子當然是良心問題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語出宋太宗趙匡義竄改五代孟昶《頒令箴》而來的《誡石銘》

阿扁的政治案件發展到現在,簡直就是在上國文課了。這些檢察官都是「搶救國文教育聯盟」派來的,因此檢察官要當庭炫燿一下國文程度?還是阿扁這個台灣狗蟻的,最大的罪其實就是國文程度太差,所以檢察官在法庭中要上一段國文課?我不確定這位林怡君檢察官的國文程度是不是真的很好,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他的國文程度應該比他的法律程度跟邏輯程度好——這對於扁案的檢察官來說,或許是件值得驕傲的事。
用一場不知所云的的簡報就要當作論告,是以為別人都易虐,還是自以為難欺?林怡君大概是忘了或者沒注意到,二十一世紀的台灣畢竟不是十三世紀的宋國,我不是下民,他也不是上天,這場酷酷嫂猴戲的論告,就想要讓我相信阿扁有罪嗎?笑話,我又不是蔡守訓,腦袋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裝大便的。

林怡君這場猴戲,其實只有一個前提同時也是結論,那就是阿扁有罪,他的所有演出(結論)都在阿扁有罪這個前提上引申出來。不過很明顯的,前提=結論這種套套邏輯所能證明的,除了論說者本身的惡意或愚蠢以外,什麼也不能證明。試著想像一下,「某甲偷東西,所以某甲是小偷」,這句話有什麼意義?

林怡君就是這樣玩的(所以他是惡意還是愚蠢?我不知道),譬如他說,阿扁承認做了法律不允許的事,但是他又在審裡期間不斷說謊。林怡君直接跳過的,是阿扁所謂的法律不允許的事,就是他否認的事嗎?阿扁說他做了法律不允許的A,但是他否認他做了B,這能夠說阿扁說謊嗎?很顯然這根本不是說謊行為,但是林怡君直接把A等同於B,就說阿扁說謊,也因此直接指控阿扁做了B,這到底是惡意還是愚蠢?

又譬如說,林怡君說扁家的洗錢手法與國際專業犯罪集團手法沒有不同,這裡他又跳過一件事,那就是所謂的洗錢手法到底是什麼?要簡單說的話,所謂的洗錢手法就是透過一連串的交易轉帳,把非法所得加上合法外貌。這意思是說,其實所謂的洗錢手法,其實只不過就是錢的轉帳流動,就好像你把你的錢利用購買或轉帳轉移到另一個帳戶裡,差別在於你的錢是合法所得,而洗錢的錢是非法所得。於是,任何人的轉帳手法都跟國際專業犯罪集團手法沒有不同,這是廢話,因為方法上都是一樣的,不然難道林怡君的錢就是用銀行轉帳,而犯罪集團的錢就只能用白蘭洗衣粉轉帳嗎?重點在於,林怡君得先證明阿扁的錢是非法所得,才能說扁家的轉帳行為是洗錢。林怡君跳過了證明阿扁的錢是非法所得的步驟,直接用洗錢手法形容扁家的轉帳行為,然後說這就是證據。這是證據?笑話都比這還有邏輯。

同樣的洗罪手法又在跟阿告的特別費案比較中施展。特別費案跟國務機要費案性質差不多,而阿告的特別費案罪證確鑿,阿扁的國務機要費案沒有證據。但是林怡君放過了阿告是在特別費案爆發後才趕快從不知道誰的口袋吐出來的錢當成因公支出,卻質疑阿扁任期內因公支出的錢是誰的錢。林怡君跳過證明阿扁的錢從誰口袋拿出來是有罪從誰口袋拿出來是無罪的過程,這所代表的也就是說,不管你阿扁的錢是從誰口袋拿出來,反正你的錢就是黑錢。質疑從誰口袋中拿出來只不過是障眼法,不然看檢方所謂的「大水庫理論必須要收支相抵」,其中的收支相抵有說要分辨是從誰的口袋相抵嗎?

林怡君說阿扁是因為涉及貪污遭到調查,所以不是政治迫害;但林怡君沒有說或說不出口的是,涉及貪污遭到調查當然不是政治迫害,但是調查不到貪污證據卻直接以貪污入罪而違法羈押,這就是政治迫害。林怡君要反駁政治迫害,他就得證明阿扁真的貪污,那就得拿出證據,但問題是拿得出來嗎?從林怡君的所有演出來看,就只不過是把前提當成結論,也就是用阿扁有罪來證明阿扁有罪,這種東西,叫作論告嗎?這種東西,叫作梟叫狼嚎。

是的,林怡君說對了,他最終還是說對了一件事:這整個案子都是良心問題。因為阿扁這整件事就是因為意識型態跟政治立場的不同而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被定罪,阿扁是不折不扣的良心犯,這整件事當然是良心問題!

2009年7月16日 星期四

許榮淑是誰?

「許榮淑是誰?」

這幾天范振宗、許榮淑去中國參加「國共論壇」的新聞不斷放送,我在播放新聞的電視前聽到這個問題。是啊,誰是許榮淑?除了他是民進黨創黨十八人小組之一、除了他是張俊宏的前妻、除了他曾經是民進黨的國大代表以及立委以外,許榮淑還有什麼可以讓人家朗朗上口的?

沒有,是吧?許榮淑在民進黨內的地位已經無足輕重,頂多只是個過去年代的紀念樣板,卻因為去參加國共論壇而聲名大噪,這幾天在電視上出現的時間簡直比楚門還要多。但是許榮淑真的是話水會結凍了嗎?當然沒有,許榮淑只不過從紀念過去民主奮鬥的樣板,搖身一變成了中國統戰的樣板,樣板還是樣板,樣板牽到了湖南還
是樣板。
問題是,紀念意義的樣板許榮淑怎麽會變成指標意義的看板許榮淑?這裡應該要注意的是,同樣一個看板許榮淑在藍綠兩個陣營的眼裡看來,內涵是不一樣的。7月15日聯合報有一篇評論,相當清楚的顯示出許榮淑跟范振宗在中國以及泛藍人眼中的角色定位:
范振宗,下台已久的前朝官員。許榮淑,看起來就像厝邊的阿嬤。這兩人,不好意思說他們無足輕重,但確實不大容易引起外界注意。現在可好了,民進黨敲鑼打 鼓,中評會開鍘伺候,很可能被開除黨籍。兩個本來已經過氣的政治人物,一下子暴紅,成了民進黨追打示眾的「要犯」。
在中國以及泛藍眼中,許榮淑跟范振宗是「無足輕重」且「不太引起外界注意」的「過氣政治人物」,既然如此,中國找兩個過氣的政治人物去參加國共論壇幹嘛? 許榮淑等人的出席,讓中國成功的樹立了過去反中國的台獨前輩如今親中國的樣板,同時經由媒體的加工以台派的激憤,樣板變成了看板。這於是變成了一個成功的宣傳。

統媒把許榮淑等人的行為當周美青玩樂器猴戲,接下來坐等激憤的台派把猴戲演成宣傳大戲。許多人慷慨激昂,要求民進黨一定要處理,要限時、要嚴懲、要負責、要表態,他們把許榮淑等參加國共論壇當成台灣獨立的喪鐘、當成民進黨敗亡的象徵。問題是,有這麼嚴重嗎?聯合報寫錯一個地方,把許榮淑范振宗當成要犯追打示眾的,不是民進黨,而是許多激昂的台派。在泛藍眼中兩個過氣的政治人物,竟變成了台派眼中舉足輕重的台獨指標人物,這對希望民進黨參加國共論壇的共產黨、國民黨來說,不啻是一個附加的禮物;國共成功的達到了國共論壇四海一心的宣傳效果,同時國共兩黨還成功的利用許榮淑等轉移了台派的注意力。

當台派表現出嚴重的情感受創情緒之後,國共立刻就知道他們該怎麽控制台灣的輿論、塑造台灣的民心。國共根本不用打擊民進黨,台灣人自己就很會打擊民進黨。誠如花蓮某也曾經被中國招手的綠營前輩說的:「去中國?我又不是吃飽太閒!」相對於許多現在同樣少有媒體曝光率、沒有麥克風,但是卻堅定為台灣努力打拼的前輩來說,吃飽很閒的許榮淑等人卻獲得的高度注目,是不是太不合理?當然不合理,兩個既不代表黨中央,又沒有決策權,也沒有聲音的過氣政治人物,竟然被台派當成台灣意識的大咖,這不是很可笑嗎?但事情竟然就這麼演出了,這就是中國的宣傳目的,他們想製造台灣人心向中國的印象,找不到重要的指標性綠營人物,找來了兩個跑龍套的小角色,沒想到竟然大獲成功。這種情況在我看來實在匪夷所思。

事情很簡單,任何人不認同民進黨的理念、不認同台灣的價值、不認同台獨的目標,那麼他就不是可以代表民進黨、代表台灣的人。他們可以用各種方式表達他們的意向,不論是退黨、挺泛藍、參加國共論壇,而這些都應該被視為流動性社會的正常現象。民進黨的處理也很簡單,既然不認同黨的理念、不理會黨的規範,那麼依照黨紀程序該譴責的譴責,該除名的除名,然後留下來的也就是認同同一個目標的人們,繼續朝目標努力。但很顯然台灣很多人不這麼想,他們以為個人跟社會不可變化的,一旦有了變化,就可能傷害了他們固著的情感,事實上這種僵化的想法卻正是民主社會不應該出現的。

許榮淑等既然不認同民進黨的理念,也不理會台灣人的意志,執意要去中國朝貢,這有什麼需要哭號的嗎?既然這些人已經背離支持者,那麼這些人就不是同志,就把他們拋在腦後,繼續朝目標前進,這不是很簡單的道理嗎?如果不能釋懷,那麼所謂綠營的支持者,究竟所堅持的是以台灣為主體的台灣獨立建國意識,還是堅持要以挺個人為主的獨裁封建觀念?如果台派並不是因為某些人是台獨而挺台獨,而是為了自己的台灣意識挺台獨,那麼許榮淑等背棄台灣之後,不就是把這些人踢開台獨的道路繼續前進嗎?

這些人在統媒的眼中只不過是跑龍套的角色,他們也很清楚找這些人來的用處。但台派清不清楚呢?顯然不清楚,台派很少從這些事情當中看出真正的意義。譬如說 國共論壇應該要批判的,不是許榮淑,而是開放中國學歷,更應該是兩國的事務竟然由兩個政黨決定。台派一向關心的是自己的情感有沒有受到傷害,中國人一向愛說民進黨搞台獨傷害了十三億中國人的情感,這引起我們的恥笑,因為這是不能就理性判斷轉而用情感制約的反智訴求;但台派卻也常常落入這種情況,面對許榮淑的行為,就把它當成民進黨亡了;面對民進黨照規定處理,就說民進黨護短。面對任何事情,都用情緒去反應。

問題是,政黨是理念的集合體,如果有不認同者,政黨不能強加限制於他。同樣的,理念不合者的行為也不應該由政黨承擔所謂理念的背棄,畢竟政黨並沒有更改自身的理想。這些事情看起來應該要很清楚才對。就像漢堡說的「這種樣版戲演很多次了,早該被看穿看膩,怎麼好像不少人還看不膩?」如果台派永遠用情緒先行的方式看待應該俱備高度理性判斷的政治事務,那麼看不膩國共統媒聯手泡製的樣板戲也是自然的。同樣的,如果只能用這種方式建國,那麼我們大概只也能把建國看成一場戲而不是一項目標。任何政治性的事務都必須要用理性去抽絲剝繭,去分析判斷,屏除不應該被考慮的因素,才能夠獲至合理的結論。有沒有能力進行理性思考,這才是台灣能不能進入現代社會、建設現代國家的基礎啊。

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

成功有時候是奇蹟

前一陣子旺旺時報槓上NCC的事件風頭正旺的時候,網路上開始流傳一段旺旺老闆帶動唱的影片,頗引起人們的訕笑跟同情。同情的對象是該集團的員工,從他們不熟練的動作跟尷尬的表情看來,他們應該是被迫下海取悅大老闆的;而訕笑的對象當然就是那個很嗨的大老闆,完全自得其樂,也完全以為大家都跟他一樣嗨。整個看起來就像是歡場直擊啊。XD


所謂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這個世界上每一件愚蠢的事情,其之間發生的模式總是存在著令人驚訝的相似性。譬如說每次看到旺旺這段影片,我都會馬上想起另外一段影片,這看過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這兩段影片中,除了兩個大老闆都以為自己是歌舞團團長以外,他們還有許多相同的地方:

一、他們都是賣點心的,一個是賣米果,另一個是賣麻糬。

二、他們都在本業賺大錢之後買下了一家媒體,一個買的是旺旺時報,另一個買的是一家地方電台。

三、他們都認為世界是跟著他們轉的。

四、他們都不知道,世界當然不是跟著他們轉的。

基本上我不太相信市面上一些教人家怎麼成功的暢銷書籍,事實上這些暢銷書會大賣只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這個世界上渴望成功而不成功的人佔大多數,那也就代表了這些教人家成功的書事實上都沒有達到效果,否則,所有人都成功了的話,這些書也早就絕跡了。另一方面,所有人都成功的意思也就等於所有人都不成功,那也就是說不可能所有的人看了這些書都可以成功,那這些書還是沒有達到他們本身宣傳的效果。Anyway,我的意思是說,我相信成功這件事,並不一定是本身做到了某些條件就可以的,因為還需要相當程度的運氣。一個人要是有那個成功的運氣,即使他是多麼的蠢材,還是有可能成功的,這兩段影片應該具有相當程度的證據力。

我不太了解那個賣米果的,不過我聽說過那個賣麻糬的一些事蹟。

譬如說影片中的歌(那叫歌嗎?),他們要求每個員工都要會唱,還要帶動作,而要求對象包括電台員工。

另外他們每個月有一次「大會師」,規定未當班人員都必須出席,活動內容除了大家帶動唱以外,還包括玩遊戲跟大老闆冗長而沒有內容的講話。所謂未當班人員包括請假、休假、已下班者,同時未付加班費或補休。

電台記者規定用餐時間12:00~13:00,遇記者會採訪者得順延一小時。用餐需打卡,在外採訪者需回公司打卡用餐。

電台人員要求撥出經費購買CD,大老闆說:「我們是媒體,媒體最大,唱片公司應該要寄給我們巴結我們,幹嘛花錢買。」

大老闆要做到無人電台,只要播歌即可,不需要講話:「要人聲幹嘛?要人聲就錄笑話跟謎語,每個小時播五分鐘。」

大老闆認為媒體的典範是蘋果日報。好的新聞就是大話新聞跟新聞駭客。以上要求電台人員達到目標。

如以兩個大老闆的的智力來看,我想旺旺時報大概也會有差不多的工作要求。像這種人能夠成功,簡直就是奇蹟。他們似乎並不了解,員工之所以為員工,並不必然會認同公司的理念,而是認同鈔票。每個員工看似歡樂的歡唱著舞動著,其實是薪水作為動力,一旦別的公司有更多的薪水,或者同樣多的薪水但是不需要他們賣笑,員工就會毫不猶豫的前往。而很諷刺的是,像這兩個這樣的老闆,總以為員工是認同公司,甚至認同老闆個人,所以毫不猶豫的加入公司服務。而如果他們認為員工的意志需要被凝聚,他們並不會採取增加薪水或者福利的方法,反而採用譬如說大家聚會一起唱著愚蠢的歌跳著愚蠢的舞的方式,誤以為這樣就會使員工產生對公司的向心力。

這個世界還是有奇蹟的,我只能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