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0日 星期二

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三聚氰胺的說明

這篇關於三聚氰胺說明的文章,翻譯自WHO上的三聚氰胺問與答。由於國內相關機構(行政院衛生署)和新聞媒體,很少提供正確可信的資料給民眾,而這次的奶製品污染事件卻是攸關民眾健康的,因此,這篇關於三聚氰胺的基本了解,希望對大家有幫助。WHO所公佈的資料指正了媒體以及政府官員關於三聚氰胺並非致癌物,其他國家訂有三聚氰胺標準上限的說法等等。(以上擷自譯者的話)
譯者:荊棘與玫瑰部落格
WHO三聚氰胺問與答
(source: 網頁PDF檔)

三聚氰胺(melamine)是什麼?
三聚氰胺是一種有機化學原料,常呈白色結晶體,富含氮元素。

三聚氰胺通常用於何處?
三聚氰胺被廣泛用於塑料,粘合劑,流裡檯(面板),餐具,白板。

為什麼將三聚氰胺加入牛奶和嬰兒配方奶粉?
在中國,發生了將水加入牛奶中以增加其體積的造假事件。這些摻水稀釋的牛奶具有較低的蛋白濃度。會使用牛奶來製造下游產品(例如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公司,通常會檢查牛奶的含氮量來測試牛奶所含蛋白質的濃度是否在一定的標準值以上。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含氮量增加了,因此,蛋白質含量在測試中也被認為提高了。

世界農糧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法典(食品標準委員會)(FAO/WHO Codex Alimentarius (food standard commission)) ,或任何國家的法規都不准許在食物中添加三聚氰胺。

其他食品中是否曾經發現三聚氰胺?
2007年的時候,使用由中國出口的麥麩和大米濃縮蛋白製造的寵物食品,在美國被驗出含有三聚氰胺。這些被污染的寵物食品導致許多的狗和貓由於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目前,一些不同品牌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一個品牌的優格以及一個特定品牌的罐裝咖啡飲料,都有發現三聚氰胺污染。這些是最有可能使用遭到三聚氰胺污染的牛奶原料而生產的產品。

三聚氰胺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是什麼?
雖然沒有直接研究顯示三聚氰胺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但從動物研究的數據可以用來預測三聚氰胺對健康的有害影響。在動物實驗中,三聚氰胺本身就可以導致動物膀胱結石。 當三聚氰胺結合異氰尿酸 - 一種也會出現在三聚氰胺粉末中的化學物質 - 三聚氰胺會形成晶體並可引起腎結石。

這些小晶體甚至可以阻塞腎小管而導致腎臟停止產生尿液,引起腎功能衰竭,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造成死亡。三聚氰胺也被證明了在某些情況下具有致癌作用,但沒有足夠的證據指出三聚氰胺也會導致人類罹癌。

三聚氰胺中毒有哪些症狀?
易怒,血尿,很少或根本沒有尿液,腎臟感染陽性反應,血壓偏高。

如何治療腎結石和腎功能衰竭?
患者可能會接受不同類型的治療,取決於腎臟所受影響的嚴重程度。可能的治療包括注入液體,尿液鹼化,調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或手術切除腎結石。

本文全文轉貼自妙子的故鄉翦影,僅修改第一個問題解答的翻譯,並編輯重點文字。

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

撲浪偶得——要不要乾脆用罵阿扁的口水阻止中國併吞

台灣派如果真的沒有辦法把對阿扁的私人情緒跟阿扁應得的評價分清楚,那麼你們是要怎麼樣去建國?用選票教訓民進黨就是一個例子,現在已經達到教訓民進黨的目的了吧?爽了嗎?

更何況,對阿扁的私人情緒,有多少是來自於媒體的餵養?不要口口聲聲統媒統媒,然後一講到阿扁就拿媒體的內容來支持自己的論調,不會錯亂嗎?

現在這個時間點,支援阿扁為什麼重要,是因為台灣如果要建立民主自由的新國家,就不能容許加諸在阿扁身上的不正義繼續存在。這跟阿扁是不是半路下車的台獨份子沒有關係,而是會發生在阿扁身上的,就會發生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阿扁的行為,跟阿扁被怎麼對待,這是兩件事,如果這種簡單的基本邏輯都搞不清楚,是要建什麼國?

不要說馬英九為什麼敢欺騙人民,你人民連簡單的邏輯都沒有,他不騙你要騙誰?馬政府為什麼現在還可以老神在在餵你2.5PPM的毒奶粉?為什麼到現在還每天餵你看阿扁很貪腐的新聞?因為台派好騙啊,只要讓台派有阿扁可以罵,就不會去管馬政府正在賣台、毒台啊。你台派這麼好唬弄,馬英九當然是用阿扁逗貓棒逗逗台派就好,重點是先去安撫中國老爸的情緒啊。如果台派都是一些懶得用腦袋的無腦扁迷,那馬英九當然繼續偵辦阿扁洗錢案給你看啊。

台灣派應該認清楚一點,建國是一場戰爭,不是一場鬥毆。你跟小混混打架可以亂打,可是你跟中國打仗是要用腦袋的。不然,你是要用每天罵阿扁的口水讓中國面紙吸不完台灣海峽的水來保衛台灣,建立台灣國嗎?

P.S.本文是撲浪回收文

2008年9月24日 星期三

紀錄片之後的紀錄——《第五天海水漲起來》紀錄

因為視野的有限,拍攝者透過觀景窗去擷取事物的某一些部份來加以呈現,就好像真的透過一扇窗戶去窺探景象的部份。而因為影像是拍攝者選擇後的結果,所以被觀者所觀看到的影像,也就變成另外一種意義上的窗戶,可讓觀者藉由影像去窺探拍攝者的意念。這個影像閱讀的概念,在觀看《第五天海水漲起來》這部紀錄片的時候,有一種被特別凸顯出來的效果。
就觀看紀錄片本身來說,我們理所當然的看到了一些主題,例如說:名字、死亡等,這也是導演之一——我的safa Nakao在拍攝初期所設定的主題。而我們甚至可以在從影像中去連結、挖掘,而帶出例如:多元文化、傳統、價值體系等更多更深層的內容。但是令我困惑的倒不是這些影像內容,與他們延伸出來的意義;令我困惑的,是包含這些影像在內的更多影像所蘊含的線索。我的意思是說,如果重要的主題是「名字」,那麼還有很多可以發展出獨立於「名字」以外路線的影像,在「名字」前斷了線。例如在被海神拿去的哥哥家裡,我們可以看到二哥遺下的警察大盤帽與姑姑等穿著的綁詐傳統服飾在同一個空間裡,這兩者可能就可以發展出文化衝擊或是融合的影片路線。又如在太巴塱教堂活動中心前,safa Nakao教導老人使用相機的畫面,也可能可以發展出世代傳統或者衝突的影片思考。而這些我原本以為將會在影片後段形成更多論述的畫面,結果都沒有在深入發展,於是這就讓我感到相當程度的困擾:如果這些畫面被選擇出來,但又沒有變成某一些觀點的基礎,那麼這些影像的意義是什麼?這些影像在前半段出現的時候,都被我一一採取來作為思考的準備,但卻都沒有在後段變成導演論述的基礎,這造成了我相當程度的負擔以及失落(可以這麼說吧?)。

於是我們回到紀錄片以外,來到文字的閱讀,我們才發現,原來這部紀錄片主要是紀錄safa Nakao的回家學習,於是對於觀影者來說,我們真的只是窺探而已——紀錄片所呈現的,是safa Nakao意念的一部分,除非觀者也是拍攝者,否則我們在無法獲得更多有關於safa Nakao內心想法的情況下,去觀看這個學習過程,就很難一窺全豹。對於拍攝者來說,因為拍攝者對所有影像的掌握度相當高,所以他可以在影像中輕易的排除非主題的部份;可是對於觀者來說,就有要在許許多多影像中快速組織消化的能力,否則就會在這些影像中迷路。而當影片不斷在進行時,迷了路的觀者就得急急忙忙回頭跨到正確的方向上前進。

而這個情況可以透過閱讀文字來解決。那麼,敘事的主體,究竟是影像還是文字?我曾經也向safa Nakao提出這樣的疑問。對我來說,當紀錄片以這樣的內容呈現時,紀錄片本身就變成了敘事內容一部分,而不是敘事的主體。或者這樣來說,這整個關於safa Nakao回家學習的紀錄,應該不只是紀錄片,還要包括在部落格寫的《紀錄片記事》這一系列文章、本人的演講訪談(可能舉辦的話)等,然後才能引導觀者藉由這所有的管道去完整理解這一段學習過程,並且從中去開始思考,然後獲致某些結論或觀點。說到觀點,或許更可以代表我在紀錄片這部份所產生的困惑的來由。我們很輕易可以在《紀錄片記事》這一系列文章中看到作者的觀點;但是我卻很難在《第五天海水漲起來》這部紀錄片中清楚的看到作者個觀點。或許可能的原因是因為導演想要讓觀者自己去思考出影片的意義來,因而避免加入自己的觀點,但問題在於影片本身快速的進行著,在這種情況下要求觀者進行太過細密的邏輯思考,好像有點高標準。

就紀錄片來說,觀點似乎是更為重要的。而從《第五天海水漲起來》來看,導演似乎極力避免有太多或太過的觀點出現在影片裡,推動觀者自行思考的意圖相當明顯。然而在影像蒙太奇的剪接來去之間,觀者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解釋影片,也就無法產生觀點;這恐怕也是導演不樂意見到的狀況吧?如果抽掉觀點的清晰呈現,而讓觀者在觀看過程中不斷思考的方式去觀看,那麼紀錄片本身的敘事功能似乎有被藝術片的象徵功能取代的可能。這也許也是我困惑的來由之一。

於是,這部《第五天海水漲起來》紀錄片觀後,我的建議是與《紀錄片記事》系列文章搭配服用,效果加倍。

別人的影片觀感:
大加臘的影片觀感——海‧montage
大腸的影片觀感——這只是一個開始.....

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

他馬的爸爸

兩年前,我在風信子協會工作,協會成立的目的在於透過農場工作、生活的實驗,嘗試推廣精神障礙者回到社區、回到工作的權益。我們與夥伴們(我們如此稱呼精障同事們)一起拿起鋤頭鐮刀工作,一起拿起菜刀鏟子生活著;在農場上,我們不僅是同事,也是朋友(參閱我的紀錄,未完)。這其實有點難度。
夥伴們不管是從醫院裡來到農場,或者是從家裡來參與計劃,都是一種角色的轉換,他們得擺脫被照顧者的長期自我認知,讓自己回到未生病前可以同時是一個被照顧者與照顧者的角色。這不是一個短期可以達成的工作,夥伴們慣習被照顧,也以為自己只能是這樣的人生,他們往往會把我們工作人員當作照顧者,產生依賴的心理;而我們得不時的檢視自己與夥伴們的相處,避免自己處於父親或母親的位置,提醒自己也提醒夥伴們,我們之間的同事、同伴關係。這是從事弱勢者工作的重點之一,弱勢者如果要擁有一個具有自主性、自尊性的空間,就必須建立起自我的主體意識,相信自己能夠也值得擁有跟一般人一樣的人生規劃、自我負責權力,而不是處於被照顧者的地位,永遠只能接受強勢者的施捨或同情。我相信其實我們做的還不差,2006年,夥伴們第一次走上街頭,為自己的權益發聲了。

這是所以我看到昨天的新聞,差一點從椅子上跌下來的原因。
起跑前,張文彥宣布將加入國民黨,並稱呼馬英九「馬爸爸,感謝他這些年來對殘障運動的支持。彼此左右手以繩索牽繫著的馬英九與張文彥,在隨扈陪伴下,一路由凱道跑到國父紀念館。抵達終點時,馬英九特別讚揚張文彥,強調一路上都是張文彥牽著他跑完全程,馬英九並再度發揮馬氏冷笑話風格,表示張文彥稱呼他「馬爸爸」,幸好沒有稱「馬爺爺」,才讓他有勇氣繼續跑完全程。(聯合晚報 2008/09/21)
馬英九:「文彥兄知道怎麼樣用自己的優點,逐漸克服環境帶來的障礙,只要有愛就不怕障礙。」台灣阿甘張文彥:「我們要成立一個弱勢團體的馬友會,而且是內政部要立案,我們是要做公益支持,要馬爸爸當我們的會長。」(民視 2008/09/21)
馬爸爸?

弱勢者竟是如此的稱呼馬英九,而馬英九好像也沒有拒絕這樣的稱呼,從這個情況看起來,我不敢想像馬英九對殘障運動究竟是怎麼樣的支持法。從選前的原住民總頭目到馬爸爸,其實我看到的不是一個對弱勢者有什麼認同的馬英九,甚至連同情都稱不上,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個以愛民如子為尚的皇帝——一個封建、父權的威權者。令人不寒而慄。恐怖的不只是因為我們選出一個皇帝來擔任民主的總統,還是因為我們的弱勢者竟然不能看到這中間加諸於弱勢者的污名與歧視打壓,反而感恩的稱其為父,如此一來,我們還能怎麼樣幫助弱勢者建立起屬於他們的自尊自主?如果我們的社會接受這樣的父權施捨,那麼我們的社會還能給予弱勢者多少的人權空間?

看看馬兒子張文彥的資歷,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奮鬥人生,但是我們也同樣看到他老爸馬英九在這中間的參與程度——可以說等於零。張文彥憑藉的是自己的能力,與生命中真正的父親、教練們的支持,而達到今天的地位,但是他無視於自我的人生、自己的能力,反而將自己的成功歸因給一個他資歷表中沒有出現過的人,這是什麼情況?自我作賤差可擬。而馬英九敢欣然接受爸爸的稱號,憑藉的不是他真的給予張文彥重生,而是他是總統,他是救世主,這又是什麼情況?這就是自以為古之聖君。但是,我們身處民主時代,張文彥不需依賴皇上的垂憐也可自立,馬英九也絕對不配擁有王之地位,但這兩個人與這兩個人身邊那一票泛藍者可有想到?而台灣的人民們,你們已經不是老百姓,而是國民,你們怎麼能接受回到那個皇帝橫行的時代?張文彥以台灣阿甘自詡,但是沒有自我主體意識的張文彥沒有看到的是,美國阿甘自始自終沒有出現老爸,美國阿甘從頭到尾沒有依靠救濟施捨,美國阿甘是一個擁有自我、自尊的強者,他以自己的力量成就自己;美國阿甘對自己的信任、自重與負責,其實代表了美國民主精神的底蘊。台灣阿甘呢?叫自己的僕役做爸爸。

台灣空有民主的外殼,卻沒有民主的精神,弱勢者以身為弱勢者為榮,社會以打壓自己為樂,不分強勢弱勢,甘願於威權的宰制,投票選出一個毫無民主觀念、懷抱威權美夢的無能者。民主、人權這回事,離台灣實在太遠了。

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照顧員工之To be or not to be.

說到照顧員工這件事,大抵是所有公司經營者口頭上都不斷強調的。在這裡暫且先不管不時把「照顧員工」掛在嘴巴上的老闆們,是言行如一或者口惠不實,或甚至是具有「Maity」性格者的問題,我認為在企業管理上,首先可以探討的問題是:所謂的「照顧員工」這件事如果真的要落實,那麼老闆們要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

這問題看起來讓人一頭霧水,難道不應該是去做(to be)才能達成目標嗎?不要再相信剪獅毛就可以長頭毛了,事實上從許多企業經營的過程中可以發現,企業之所以會有「照顧員工」的效果,往往是因為企業經營者不做(not to be)什麼而達成的。我們照例可以舉實際的例子來做說明,應該就能建立比較清楚的概念了。
某公司的經營業務中,有一需經無線方式傳遞訊息的項目。該公司在一次設備遷移的過程裡,在處理無線傳遞接收兩端器材的設定、調校中,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在確定訊號發送、接收可以正常運作上,其中還包括了器材損壞現場維修等非人為突發狀況。

在工作人員為測試、調整訊號發送接收,而在城市山區兩邊跑的兩天時間經過後,終於使無線傳遞這個項目成功運作,此部門人員眼看就要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是,企管畢竟不是童話故事。既然我們是在進行企業管理的討論,以上的情況裡卻沒有看到管理者出現,可見這當然是省略了管理者的故事版本。讓我們把管理者加進去,看看有人為突發狀況的真實現象。

一、在兩天的工作時間裏面,該公司管理者無視於工程進行,每天兩次用餐時間固定到該部門出現,員工某種程度必須停下手邊工作,空出時間或空間以利老闆視察。當然,老闆滿心歡喜的視察結束後,員工也必須犧牲休息時間,將工作進度趕上。

二、在上面提到的空出時間或空間以利老闆視察狀況裡,進一步說明如下:管理者經常在工作人員進行工作時,進行干擾行為,此行為以不同方式呈現,例如詢問工作人員動作當時的內容,以滿足個人好奇心(而非了解工作進度);例如讓工作人員停下工作,聆聽管理者照顧員工的宣稱(僅止於宣稱);例如打斷工作人員原先規劃方向,修改為管理者認為可行者(但管理者對該工作完全不了解)等等,可謂「罄竹難書」。

三、在上面提到的打斷工作人員原先規劃方向,修改為管理者認為可行者情況裡,可進一步加以解釋:當該部門工作人員在兩天裡(颱風天),在市區山區兩地來回奔波多次後,終於將無線傳遞的設定成功調校完成。但是,在山區的工作人員回到公司的路程中,管理者去了山上的訊息接收處,在任何人(除該管理者、司機)都不知道的狀況下,將無線訊息接收天線做了某種不可知的調整,原因是該天線的角度或長相不是他認為對的樣子,或者說,他不喜歡(因為,該管理者不懂該設備運作機制,因此沒有所謂他認為對的樣子)。這個動作導致無線設備的發送失敗,該部門工作人員兩天不眠不休的工作,白費。

截至本文發表為止,聽筆者朋友透露,該部門仍未解決無線訊息發送的問題。另外,據聞該管理者當天將所有人留至半夜(包含去協助的外部軟體公司人員),聆聽該管理者過網豐功偉業,臨結束前,該管理者說了一句:「加油,再撐幾天就好了,將來給各位最好的設備,不像那什麼爛接收器,不知道怎樣一下就壞了。

由上面的故事可知,那位聲稱很照顧員工的管理者,雖然做的是跟照不照顧員工看起來沒有什麼關係的小事,但是在他無關緊要的行為下,卻反而讓員工必須犧牲休息時間、延長工作時間,去完成本來可以在規劃時間內完成的工作。可見,所謂的照顧員工,事實上對管理者來說,可能需要去做什麼才能達成,但大部份來說,管理者可能不需要去做任何事,就可以達成照顧員工的目標。

所以,去做或不去做是值得管理者思考的問題,這一點古時候有一位企管大師就曾經著書立言表達過: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名詞解釋
Maity,音譯做"馬的",稱具有馬先生行為特質者。本字為2008年新增辭彙,尚未收入字典。本字來源為2008年起擔任中華民國台灣地區領導人先生職務的馬先生,慣習以無法達成的政見欺選民,並喜一騙再騙,故由馬先生之姓,Ma,引申出"Maity"一字,用以指稱某人具有如馬先生性喜扯謊面不改色越扯越多謊的行為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