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8日 星期六

響應轉台運動


By Joshua

對於台灣的媒體作亂,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而被視為台灣主要亂源的媒體印象更是大家普遍的認知。但是這個普遍的認知並沒有被轉換成媒體經營的壓力,台灣的惡質媒體依舊像是惡靈一般的籠罩在台灣的天空。
惡質媒體得以繼續存在,閱聽人的不滿採取退報運動、媒體監督、文字批判而依然無法達到讓媒體改變的效果,實在是因為媒體有持無恐;不管我們怎麼樣的運動,終究是有更多的人把眼睛放在電視、報紙、雜誌上。

更多的人可能並沒有意識到媒體的邪惡影響,或者瞭解但沒有作為的意識,而運動畢竟跟生活是有段距離的。那麼,我們就從生活中發起一個不那麼運動的運動吧,讓更多的人無形中就參與了對媒體說不的運動。

從 safa 的文章裡知道一個「轉台運動」,這個運動之前由 joshua 發起,經過大加臘的響應,現在要擴大參與。這是個值得參與的運動,簡單方便,有利於國家社會發展又對個人健康有益,所以我也來響應。

綜合 joshua 以及 safa nakao 的意見,建議大家可以要求轉台到以下頻道:

一、公共電視
二、知識性頻道:Discovery、國家地理頻道、旅遊頻道
三、兒童頻道:東森幼幼、卡通台
四、原民台

2006年1月15日 星期日

生活著的車站

瑞芳車站這種小站從某些地方看來,還保有著我們以為在小說裡電影裡才看的到的舊氛圍,這是在台北車站那種大站看不到的。我們來到瑞芳車站,感覺到車站本身與人的密切連結,車站不只是一個進出的門戶,他同時也是居民生活的一部份。
他不像台北車站,人們去到那邊為的是穿越,車站本身是暫時的、陌生的無機體;瑞芳車站對人們來說是去生活的地方,車站是與人結合的、熟悉的有機體,人的活動讓瑞芳車站豐富起來。



許多瑞芳的居民把瑞芳車站當成一個消磨時間的場所,閒適的晃到車站來,就會遇到鄰居、老朋友,隨便找個地方就可以倚靠坐下開講。瑞芳附近的人們肩擔著扁擔搭火車來到瑞芳,瑞芳市場是他們每天營生的地方,鐵支路是車站跟車站之間的所繫,也是他們生活所繫。瑞芳車站也是遊客來往九份的門戶,許許多多來自各國的遊客讓瑞芳車站真正「與國際接軌」。在台北車站,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張空白的臉孔,因為擦身而過的那些陌生人,對人們來說沒有意義;但在瑞芳車站這種地方,每天出入的,可能是家人、男女朋友、鄰居老友,他們是一張張有五官有表情的臉孔。



搭乘火車是一種有趣的交通方式,同一條鐵支路會把我們帶到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2006年1月11日 星期三

遲到的選後隨想(三&完)

選後,號稱泛綠的選民除了罵阿扁以外,就是開始期待聖王了。
聖王觀念在現在這個時代來看,實在很莫名其妙。我們常說,民主時代,人民就是主人,我們應該期待的是我們自己,幹什麼期待聖王呢?我們真的知道民主是什麼嗎?

台灣派的聖王是誰?林義雄。台灣人期待他出來當黨主席、出來選總統。這種情況就好像泛藍支持者期待馬英九一樣。我們曾經不斷的嘲笑、批判、分析泛藍支持者的心態,我們說他們是困獸之鬥、我們說他們是家奴心態、我們說他們沒有人才,所以他們渴望、推崇馬英九;如果我們現在還認為我們曾經說的是沒錯的,那麼我們現在是在幹什麼?我們在做泛藍支持者期待馬英九一樣的蠢事!

林義雄某種程度就像是馬英九,他是不沾鍋、他是神主牌。林義雄就應該是被供在台灣人的理想中的,他不應該被拉到「凡間」。林義雄曾經說過很多,我們都認同它說的是對的,但是有多少程度的執行性呢?林義雄的想法是個理想,理想跟現實必定有衝突,我們認真想過這個嗎?林義雄不會不明白這點,他拒絕再進入政治染缸,他必須是不沾鍋,只有不沾鍋才能保持理想的純淨。馬英九想不通這個道理,他進入了凡間,他開始說錯話、做錯事,馬英九的真實本性真實能耐被漸漸的褪去包裝。這樣的現實我們看在眼裡,我們嘲笑馬英九,然後我們要我們的林義雄跟馬英九一樣?

泛藍與馬英九是面活生生的鏡子,他們照出了一個期待聖王的過程跟思想。而我們批判了半天,結果我們在走同樣的路。這真是太可笑了。我們真的能說我們是進步的選民嗎?

阿扁不是不能罵,林義雄不是不能期待,但是我們更應該作為的是,把他們放在正確的位置去檢視他們。同樣的,我們也應該檢視自己是不是被我們放在正確的位置。當我們不斷的期待聖王,我們就是在退步,我們從一個應該具有主體意識的民主社會公民,退化成一個不具有主體意識的封建百姓。這是我們要的嗎?台灣的民主怎能讓它走到這一步?

當一個候選人被我們選出來,我們的責任才剛開始,我們應該讓他照我們的意思做事,而不是坐著等他的帶領。我以為這是民主ABC,小時候我們不都知道,我們選的是「公僕」嗎?怎麼現在我們有了投票權,我們卻在選「主人」?

於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還不夠資格說我們是進步的!

遲到的選後隨想(二)

我們真的是一個進步的社會嗎?

從去年底的縣市長選舉來看,我們還不夠格說台灣是一個進步的社會。
記得選後有一則新聞,他們說挺劉文雄的原因是:
只是我們欠他人情
不可否認,「人情」可能是社會運作中一個重要的人際關係。但是,無記名選舉制度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在杜絕「人情」效應的氾濫,而去選擇出一個更能服務大多數人的候選人。但是我們看到這個事件中,所謂的「欠人情」,一個制度外口頭上的答應,變成了候選人被支持的原因,而不是候選人的政見、政績。如果我們的選舉不在於選出一個真正有政見、有政績,而可以執行願意服務的候選人,而是選一個可以給人情的候選人,那麼我們需要什麼選舉呢?人情以外,劉文雄的超貸案不見了,他的政治瑕疵不見了。這讓我想到中國古時候的皇帝,一個皇帝被老百姓稱許,通常是所謂的「愛民如子」等屬於「人情」的行為;現在的台灣已經沒有皇帝了,人民也不是老百姓了,但是人民依舊有著古老的思想,政治人物能不能被支持,就看他會不會請吃飯、他會不會讓你走後門、他會不會給你關愛的眼神、他會不會賄選;換句話說,他會不會「做人情」就是了。

好吧,人情世故或許難以嚴苛看待,那讓我們來看看別的。

選舉結果民進黨一片慘綠,於是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民進黨(執政黨)慘敗」的評語。從選舉結果來看,泛藍政黨可以這麼揶揄、泛藍媒體可以這麼嘲笑、泛藍選民可以這麼自慰,這當然沒問題;但是有些人沒資格這麼說,那就是自稱泛綠選民、本土派選民,而又口口聲聲「給執政黨一個教訓」、「投廢票」的人。我一直覺得這些論調根本就是思想淺碟化的結果。台灣是一個正常的國家嗎?大家都會說不是,因為外有中國的武力威脅、內有泛藍的台奸行為,換句話說就是國家認同的不確定。好,既然知道這樣,還率爾提出「給執政黨一個教訓」、「投廢票」,這根本就是笨蛋邏輯。一個國家內部選舉,要能夠有「給執政黨一個教訓」的機會,必須要國內所有政黨皆認同同屬一個國家,而選舉、執政結果屬於國家內部事項,在這種前提下的「政黨輪替」才能是造福國內最大多數人的情況。如果一個國家內部對國家的認同不一致,甚至有政黨胳臂向外彎而傾向敵國,那麼「政黨輪替」就有可能是一種危及國家的行為。國家如果不在了,還有哪來的「執政黨」可以教訓?國家認同是基礎,沒有一樣的認同,就不是在同一個基礎上談事情。這道理應該很簡單,但為什麼就是有那麼多人不能理解?

台灣的國家認同問題仍然存在,每一次的選舉就是兩種立場的對抗,這不是我們說要「用政績來爭取支持」就可以的。更何況因為立場的對抗,導致執政黨遭受到在野黨的惡意杯葛,又能有什麼政績拿得出來?說要教訓執政黨,卻不去看在野黨的行為,這種想法不能不說是邏輯上的缺失,怎能說是進步?

許多自稱本土派的選民,當他們選前跟著泛藍媒體說要給執政黨一個教訓,選後不明所以又跟著假好心的泛藍媒體恨鐵不成鋼,這實在是一種可笑的愚蠢。許多人在說,民進黨執政五年來,台灣的經濟一路走衰,所以要給執政黨一個教訓;問他們為什麼認為台灣的經濟很糟糕?媒體講的。好吧,那我們來看有什麼是台灣的媒體沒講到的:

台灣第二季TFT-LCD面板出貨量創歷史新高:一千四百八十萬件 2004/08/08

台灣第二季經濟成長可能達到百分之七為四年來最快2004/08/18

出口成長讓台灣走出陰霾2004/09/24

懶得再查找,三則就好。這些是國外媒體的報導,如果我們看到的是這樣的報導,我們還會覺得台灣的經濟很糟糕、民進黨執政很爛嗎?許多人罵TVBS、罵聯合中國,他們都知道台灣的媒體只有立場沒有是非;可是偏偏到了談論經濟問題的時候,他們卻毫不懷疑的相信台灣媒體,並且用媒體的觀點來談論。這種自我矛盾不是很可笑嗎?

記得約三年前與同事閒聊,說著說著他罵起了阿扁,說台灣的經濟從他當總統以後就變的很不景氣云云。我說根據國外經濟研究機構發佈的報告,台灣的經濟競爭力不只是亞洲,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他立刻回答:這又不是阿扁一個人的功勞。我也立刻回答:那台灣經濟如果真的不景氣就不會是阿扁一個人的罪過。他無語。

就是這樣。阿扁總是所有人痛罵的對象,但罵他的人,又真的有道理?不論泛藍政客、泛藍媒體。我們來看看所謂的綠色選民。

有朋友因為接連阿輝伯、阿扁的敗訴判決而不爽,也因為阿扁立場搖擺不爽。我說,那是我們的責任。因為我們沒有利用我們的選票、聲音、行為、力量去「塑造」阿扁、社會成為我們理想中的樣子。政治人物不是我們選出來就沒事了,更重要的是讓我們選出來的人照我們的意志行事,但我們有嗎?台灣選民總是以為選出來就沒事了,當選人任期內的作為我們無法插手。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就更沒有權力罵阿扁了,因為「我們無法插手」啊!

當阿扁提出某項政策,引來泛藍群眾的反對,我們有發過聲作過為嗎?一而再再而三的如此下去,你要阿扁不聽泛藍的聲音,可能嗎?因為我們從來不發出聲音,誰要聽我們的?

當「愛國同心會」橫行霸道的時候,我們有過反應嗎?他們一而再再而三的製造噪音、惡行打人而不受懲戒,他們當然軟土深掘!

我們不出聲不作為,那就是我們放棄權利,我們沒有權力罵任何除了自己以外的人!